“三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在課教學中的靈活運用
來源:weishusheng.org 點擊:3700次 日期:2015-9-8關鍵詞:三段六步
為了進一步規范課堂教學行為,實現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盤錦市提出了“三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將課堂教學結構分為“自學階段導學階段測評階段”,即先 “學”后“導”再“測”。“三段”主要解決“學什么”“怎么學”和學后的“結果怎么樣”等問題。檢測是否達到了“學會”和“會學”。“六步”是“三段”的細化。即“定向目標”“自學指導”“自學督導”“導學釋疑”“合作探究”“自主測評”。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運用這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本人又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突出了“自主學習”這一環節,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自主學習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愿學、樂學、好學,從而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求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實踐證明,這一環節的靈活運用,對培養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尤為重要。
一、以概念、原理、觀點為主線,自主理解教材知識(自學階段)
有人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數學課堂培養好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實現“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根本性轉變。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課本就成為學生最佳的閱讀材料,學生通過認真閱讀課本,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可以加深對學習的理解,能夠對原有知識進行引申和擴展,這樣獲取新知識的效果要遠遠好于教師的直接灌輸。基于這樣的理論,教師在導入新課后,應將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以教學目標及自學思考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以提綱為線索自學教材,逐步找到提綱要求的基本內容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宏觀上首先形成對教材知識的綜合把握。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建構“知識結構圖”,也就是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及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清晰地表示出來,形成科學思維方法的連貫性及知識的整體性。這將極大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性、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上面的環節完成之后,讓學生相互比較各自構建的“知識結構圖”,從中取長補短,互幫互學,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學氛圍。接著,教師呈現出精心設計好的“知識結構圖”,(以板書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自我思考與知識的完善;教師向學生精講自己的“知識結構圖”,在教與學的雙向交流過程中達到思維的深化,最終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為實現知識點的落實及最終完成教學任務奠定基礎。
二、以熱點材料為載體,自主運用教材知識(討論階段)
熱點材料的設置對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因為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就必須對材料進行細致深入地分析。這是一個從理解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遷移過程,也是一個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落實教材知識點的過程,這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具體說,我是這樣操作這一環節的:
設置緊扣教材知識和所給材料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圍繞所設置的問題充分地進行討論。
第一步,學生在自學基礎上,提前做好準備,構建發言提綱。第二步,學生分組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提高認識。第三步,教師巡回指導,主動熱情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針對學生討論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適時給予分析點撥。第四步,教師要將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集中起來,同教材基本原理加以有機結合,形成一個中心問題,找到釋疑重點知識的突破口,為整體講授教材知識做準備。實踐證明,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大膽地開展課堂討論和不同觀點的爭論,并恰當地引導、點撥、評價,調控、釋疑、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即活潑又有秩序,即熱烈又有中心;學生思考得深刻,討論得透徹,爭論得明白,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以自主構建的知識結構圖為主,完成思維能力的升華(釋疑階段)
教師根據知識結構圖,以重點知識為突破口來精講教材知識。將上一教學環節收集到的中心問題貫穿于教材知識、德育教育之中,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并深入分析所設置的材料,形成一條教學思維主線。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沿著教學思維主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當然,除了熱點材料之外,還要精選一些選擇題、辨析題做到講練結合)。這樣,教師的引導、點撥、釋疑與學生的自學、研讀、討論、練習相結合,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學生完成知識點的鞏固和思維覺悟的升華。當然,教師有條理的精講,還會進一步消除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知識問題,拓展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適應高考考察能力需要的目的。
四、在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鞏固訓練(檢測階段)
課堂有針對性的檢測,是新課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一堂課熱熱鬧鬧結束后,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并學會了運用,對處于教學主導地位的教師來說,只有通過進一步的檢測才能真正心中有數,同時進一步落實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對處于課堂主體地位的學生來說,通過進一步的練習才能檢測出自己當堂課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識并學會了運用,以便于以后在自學過程中不斷改進自學方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通過這一環節,更利于師生雙方相互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通過學生的及時反饋,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積累經驗。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 “三段六步” 課堂教學模式的靈活運用,將會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以概念、原理、觀點為主線,自主理解教材知識(自學階段)
有人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數學課堂培養好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實現“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根本性轉變。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課本就成為學生最佳的閱讀材料,學生通過認真閱讀課本,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可以加深對學習的理解,能夠對原有知識進行引申和擴展,這樣獲取新知識的效果要遠遠好于教師的直接灌輸。基于這樣的理論,教師在導入新課后,應將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以教學目標及自學思考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以提綱為線索自學教材,逐步找到提綱要求的基本內容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宏觀上首先形成對教材知識的綜合把握。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建構“知識結構圖”,也就是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及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清晰地表示出來,形成科學思維方法的連貫性及知識的整體性。這將極大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性、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上面的環節完成之后,讓學生相互比較各自構建的“知識結構圖”,從中取長補短,互幫互學,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學氛圍。接著,教師呈現出精心設計好的“知識結構圖”,(以板書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自我思考與知識的完善;教師向學生精講自己的“知識結構圖”,在教與學的雙向交流過程中達到思維的深化,最終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為實現知識點的落實及最終完成教學任務奠定基礎。
二、以熱點材料為載體,自主運用教材知識(討論階段)
熱點材料的設置對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因為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就必須對材料進行細致深入地分析。這是一個從理解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遷移過程,也是一個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落實教材知識點的過程,這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具體說,我是這樣操作這一環節的:
設置緊扣教材知識和所給材料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圍繞所設置的問題充分地進行討論。
第一步,學生在自學基礎上,提前做好準備,構建發言提綱。第二步,學生分組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提高認識。第三步,教師巡回指導,主動熱情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針對學生討論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適時給予分析點撥。第四步,教師要將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集中起來,同教材基本原理加以有機結合,形成一個中心問題,找到釋疑重點知識的突破口,為整體講授教材知識做準備。實踐證明,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大膽地開展課堂討論和不同觀點的爭論,并恰當地引導、點撥、評價,調控、釋疑、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即活潑又有秩序,即熱烈又有中心;學生思考得深刻,討論得透徹,爭論得明白,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以自主構建的知識結構圖為主,完成思維能力的升華(釋疑階段)
教師根據知識結構圖,以重點知識為突破口來精講教材知識。將上一教學環節收集到的中心問題貫穿于教材知識、德育教育之中,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并深入分析所設置的材料,形成一條教學思維主線。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沿著教學思維主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當然,除了熱點材料之外,還要精選一些選擇題、辨析題做到講練結合)。這樣,教師的引導、點撥、釋疑與學生的自學、研讀、討論、練習相結合,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學生完成知識點的鞏固和思維覺悟的升華。當然,教師有條理的精講,還會進一步消除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知識問題,拓展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適應高考考察能力需要的目的。
四、在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鞏固訓練(檢測階段)
課堂有針對性的檢測,是新課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一堂課熱熱鬧鬧結束后,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并學會了運用,對處于教學主導地位的教師來說,只有通過進一步的檢測才能真正心中有數,同時進一步落實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對處于課堂主體地位的學生來說,通過進一步的練習才能檢測出自己當堂課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識并學會了運用,以便于以后在自學過程中不斷改進自學方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通過這一環節,更利于師生雙方相互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通過學生的及時反饋,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積累經驗。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 “三段六步” 課堂教學模式的靈活運用,將會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