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_纤细的爱动漫ova在线看_好色研究室_黑人干中国妞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English繁體中文
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德育體育 > 

用魏書生的教育理念進行小班行為習慣的培養

  來源:weishusheng.org 點擊:5355次 日期:2016-8-7

  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生活的一切良好習慣。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悉技能的良好習慣;在體育方面,要養成保護并促進身體健康的良好習慣。 3-6 歲的兒童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的習得都要靠學習。他們可塑性強,愛模仿,愛探索,但自控能力較差,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也較弱。這個時期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同時,現在的父母大多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和特殊技能的培養。他們花錢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卻忽視了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與行為習慣的培養。相對我國現有的獨生子女家庭狀況來看,幼兒被包辦與寵愛程度仍是上升趨勢,很多孩子普遍存在一些習慣較差的現象。有的孩子不按時作息,好睡懶覺,上幼兒園遲到;有的亂花錢,好吃零食,影響身體健康;有的孩子挑食、偏食現象嚴重,有的孩子情緒不穩定,常哭鬧,不合群;有的孩子懶惰,不愛動手,常依賴大人等等。因此,從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發展,不僅可以克服長期以來兒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新的時代環境和形勢,從現實和長遠看,無疑都有意義。
一、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的內容
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小班年齡段側重于生活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衛生習慣、愛惜物品、自理能力的培養。
1.衛生習慣包括進餐、擦嘴、漱口、洗手、入廁、擦鼻子等。
2.愛惜物品包括玩具、書包、圖書、桌椅等。
3.自理能力包括會主動喝水、洗手入廁、會穿衣褲、鞋子會認正反、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讓小班孩子從小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培養幼兒的文明禮貌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言語習慣,培養幼兒謙讓與合作的習慣培養幼兒謙讓與合作的習慣。讓幼兒去與同伴友好相處,體驗分享的快樂;讓幼兒懂得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幫助別人,并能為別人服務。
小班幼兒能夠做到不挑食,不灑飯,不玩耍,安靜地進餐;能夠獨立穿脫衣服,并在午睡時做到按時入睡,不影響他人休息;能夠主動入廁,獨立整理衣褲,并能夠做到飯前便后主動洗手;學會輕拿輕放,及時整理玩具等。
二、在日常生活中反復訓練
小班幼兒主要是生活習慣的培養,把它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生活、行為習慣的進行培養。從幼兒入園開始就要求幼兒按一日生活作息制度進行。早上來園用英語與幼兒問候,入班淡鹽水漱口,喝水、掛毛巾、入廁、洗手,站在洗手間幫幼兒挽袖子,提醒幼兒洗手后在水池甩三下,保持地面的干燥。放碗勺時,提醒幼兒按一個方向擺放勺子,碗放五疊,飯后擦嘴的紙也折疊得整整齊齊的丟在垃圾桶里,經過訓練孩子們基本都熟練了。午睡環節是教幼兒先脫褲子,再脫衣服,起床先穿衣服再穿褲子。教幼兒蒙氏穿衣法,雙手交叉舉到頭頂,幼兒拿衣服的下端,正面對著小肚子,衣領朝下,先鉆頭再鉆袖子,孩子們基本上已學會自己穿衣。看到杯架上的一個個的小杯子,毛巾架上的一條條毛巾,擺放整齊的小椅子、小勺子,筆者感到非常高興,希望他們堅持下去,長大后成為一個有禮貌、有修養的人。
三、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1.利用故事、兒歌等孩子喜歡的形式對幼兒進行教育 我們可以把幼兒的教育滲透在有趣的兒歌、故事之中,比方說《我是一個大蘋果》這首兒歌,可以教育小朋友吃東西之前一定要先洗手。《把玩具送回家》可以讓幼兒知道小玩具玩了以后要物歸原位,讓幼兒有良好的收拾、整理能力。在盥洗間的墻面上貼上有趣的圖片,幼兒可以通過觀察、模仿圖片學會洗手的方法。幼兒只要感興趣,就會樂意去學習,不知不覺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抓住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把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 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如孩子的進餐、午睡、游戲等)都可以貫穿行為習慣教育。比如:小小班的孩子不會自己吃飯,還經常把飯撒到桌上地上;有的孩子從不睡午覺,也不會穿脫衣服等;有的不會搬椅子;有的不會洗手,喜歡吃手。我們正確引導幼兒,培養他們的習慣,開展大型洗手活動,給幼兒示范正確的洗手方法,配合兒歌如:清清水,嘩啦啦,卷起袖子洗手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小手洗得真干凈。幼兒邊念兒歌邊洗手,慢慢就形成了洗手的習慣。又如搬椅子的習慣,我們培養幼兒雙手拿椅子,輕輕拿,輕輕放。這樣,幼兒時間長了就不會再拖椅子到處跑了。 進餐時候的習慣。我們首先讓幼兒養成正確的走路習慣,一桌端了飯后,另一桌再去端飯,端飯時候,先輕輕站起來,起身雙手把小椅子放在桌子下面,再從兩邊的路走到開飯桌,在飯桌前的等待線等候,遵守秩序,不推不擠,雙手端碗慢慢轉身從中間的路回座位,把飯放桌上,再雙手把小椅子拉出來,輕輕坐下。剛開始,小朋友不愿意這樣做,覺得這樣很麻煩,總是走錯的路線,或者是起來就走,椅子也不收好,老師就用鼓勵的辦法,把一些做得好的小朋友提出來表揚,樹立榜樣。慢慢地,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小朋友有了較強的秩序感,行為習慣也加強了許多,細心的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走、站、坐都能夠很規范,這樣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老師長期鼓勵、督促、幫助幼兒形成的。
3.家園聯系,共同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幼兒生活經驗的發源地,所以家園配合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比如老師在幼兒園要求孩子上下樓梯靠右行,戶外活動排隊走。幼兒在幼兒園能堅持,但是家長一接回家孩子就拼命亂跑。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盡力想辦法,加強家園溝通的力度和渠道,比方辦家園直通車,通過櫥窗的刊物,讓家長學習和交流;還有就是利用家訪、班級QQ 群聯系,直接把現代的科技引入到教育中來。QQ 群就像一個聯絡站,把班級的教育,和大家的教育心得,以及班級的實事新聞等第一時間和所有家長共享。經常把一些好的兒歌、故事發表出來,給家長創造積極的教育條件,還有時間照一些照片發到群里讓家長看看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好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是很開心、快樂的,這樣家長就會更放心。
因此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幼兒成才、成人,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有利于社會文明進步。總之,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也不是短時間就會成功的,而是貫穿于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需要老師持之以恒地去引導。所有的老師都應該在工作中積極創設環境,抓住一切時機,循序漸進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為幼兒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您是第 位訪客

魏書生教育網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石景山區同文中學102室 電話:010-59796062

郵箱:lianxi#weishusheng.org.cn QQ:60960660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來源網絡,如對您構成了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