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答家長的一封公開信
來源:weishusheng.org 點擊:4042次 日期:2014-4-17
看得出來,后面所附這封信,是我1993年1月18日上午在寧夏銀川體育館講課之后收到的。
我只記得當時很多教師圍著要我簽字,一位老師把信塞給我,我仍在包圍之中,接過信,沒顧上說一句話,他便走了;我仍埋頭往接連不斷地遞過來的日記本、教案、紀念冊上簽著字。
在寧夏只有兩天,兩個晚間都是夜里11點多才送走客人,然后還要準備第二天的課,還要簽白天沒簽完的字。這封信,在19日講完課后,我乘上晚間返北京的44次列車時才看。這位教師結尾不署名,不想讓我回信,惟恐耽誤我的時間,我被他那顆善于理解別人的心深深打動了。他越是理解我,怕耽誤我的時間,我越是想見到他,同他進行一次心與心的交流。
這些年來,在全國各地講學,經常收到一些教師塞給我的熱情洋溢的信,許多信,結尾也寫著:您時間緊,請不要回信——你的一位同行。
面對這些信,我有一種負債感,有一種愧疚感。
這些信,將我拽到高遠遼闊的太空角度,看待宇宙,觀察人類,分析教育,審視自己,于是將萬事萬物的巨大聯系看得較昨天更為清晰。
這些信,將我拉到悠長茫遠的歷史角度,衡量生物,評價文明,比較學校,規劃人生,于是將大小事物的價值估算得比昨天更切合實際。
這些信,如同激人上進的能源,現實中,困難前,缺少動力時,讀這些信,便使我既感到自身的微不足道,無需瞻前顧后、患得患失,又覺得自身是一個廣闊的世界,應該還有不止上百種、上千種超越自我、戰勝困難的辦法。
這些信,使我發現了新的研究的方向與領域,更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弱點與不足。
十幾年來,我收到1萬多封署名的、有發信地址與單位的信。地點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也有的來自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來信的人有長輩,有親人,有熟人,有同志,有同學,有朋友,有領導,有學生。其中一多半是素不相識的人寫的,他們中有工人,有農民,有戰士,有軍官,有干部,有售貨員;有在各級各類學校教書的老師和在校的學生,還有學生的家長。信的內容有囑托,有教導,有期望,有指示,有建議,更多的還是讓我給寄書,寄文章,寄物品,寄稿件;讓我回信談工作,談學習,談家庭,談生活;還有的讓我給寫序言,改書稿,評作文,批作業。有的信中問:“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孩子有病怎么治?”“孩子待業該幫些啥?”“學會了賭博怎么改?”
收到這些信時,我的心情是復雜的,相識的和不相識的都把我當成知己,當成朋友,我感到十分高興,更多的還是慚愧和不安。我沒能夠一一滿足來信者的要求,有的一封信言懇詞切寫了5000多字,我于接待數百客人時收到,才匆匆給人家寫回三四百字。有時工作有規律,比較輕松時,陌生人的無關緊要的,可回可不回的信我也寫上幾封寄去。趕到忙得忘記早晚,被人家拉過來、拽過去的時候,有的老前輩的信,居然也忘了回。我最忙的還是新年前,事越多,熟人的、學生的信越多。我便早早寫一些明信片,一寄就是幾十封。
更多的時候,我還是忙于眼前非做不可的工作:講語文課,管理班級,管理學校,接待全國各地的客人,接受各層次、各部門領導檢查、聽課、采訪、座談,還得抽空寫幾封回信。再加上外出開會,一些信明知該回,就是沒時間。一次我到武漢開會10來天,到家后桌上堆了130多封信,校內別的工作又攢了一大堆,又有許多外省客人在校等我,有的已等了8天,還有一些家長找我辦事。面對這種情況,看信都要擠沒人找我的時間,回信就更困難了。只好推到明天再看,明天再回。其實明天還有明天的事,那么多新的信要來,新的工作要做,更多的客人要找我。十幾年前,我便盼望能有工作量少一些的日子,盼的結果,是工作越來越多。
近10年來,我想了一些處理來信的辦法,但最終都需要時間,而我這個時間的乞丐缺的就是時間。明知對不起人,眼睜睜地沒有辦法。
許多事我都能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但對不起人這件事,卻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你樂觀起來。我在許多場合,為不能回信一事做過檢討,請求諒解,并提出請不相識的同志不要再給我寫信。
現在,我愿借答寧夏中衛這位青年教師的公開信的機會,再一次向我沒能及時復信的老師們、朋友們檢討,請求諒解。我整日忙于教學、黨務、校務、接待、作文、應酬,加上名目繁多的社會兼職的任務,如此處境,如此自身,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我愿借這次機會,再一次請求不相識的同志們不要再寫信來。不是我不喜歡讀這些給我以多方面教益的信,而是怕沒時間回信,對不起那些在信中給我以熱情鼓勵、真誠指教的同志和朋友們。
我將會以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回答信中的期望。
我將會更凝神守一地修煉氣功,以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的方式回答信中的期望。
我將會從更深的角度去觀察,改變自我與學生,以更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獻給在信中給我以多方面關懷的老師們、朋友們。
附:
致魏書生老師的公開信
我們敬愛的魏老師:
您辛苦了!您終于來了,讓我們用寧夏人的直爽厚道來歡迎您!謝謝您讓我們這些足不出戶的學生看到了您,謝謝您將書生的春天浩浩蕩蕩地帶給了冬天里的書生們!
您的工作證明了我們中國教育是大有希望的人類智力開發工程,也給我們中國書生帶來了金貴的驕傲。您憑著人民發給您的通行證——合格的人民教師,不需儀仗地來到了人民心中,這使我們視您為嚴師,更視您為親愛的同志,可靠的朋友!
我們有許許多多個問號和嘆號要向您盡述。我們渴望著您的偉大和可愛,因為這將意味著我們的偉大和可愛,也會意味著我們祖國母親的偉大和可愛。這并不為什么,只因為您和我們都從事了塑造我們的祖國兒女靈魂和祖國未來的事業。
讓自己成為一個硬邦邦的中國教育改革家和中國語文教學改革家,以催生更多的改革家來振興中國教育,這是時代和人民賦予您和您的同志們的神圣而艱辛的使命,而您又責無旁貸、當仁不讓地挑起了它。那么,他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學識、才能、修養呢?我們從您身上得出了這樣的答案的初步。
我只記得當時很多教師圍著要我簽字,一位老師把信塞給我,我仍在包圍之中,接過信,沒顧上說一句話,他便走了;我仍埋頭往接連不斷地遞過來的日記本、教案、紀念冊上簽著字。
在寧夏只有兩天,兩個晚間都是夜里11點多才送走客人,然后還要準備第二天的課,還要簽白天沒簽完的字。這封信,在19日講完課后,我乘上晚間返北京的44次列車時才看。這位教師結尾不署名,不想讓我回信,惟恐耽誤我的時間,我被他那顆善于理解別人的心深深打動了。他越是理解我,怕耽誤我的時間,我越是想見到他,同他進行一次心與心的交流。
這些年來,在全國各地講學,經常收到一些教師塞給我的熱情洋溢的信,許多信,結尾也寫著:您時間緊,請不要回信——你的一位同行。
面對這些信,我有一種負債感,有一種愧疚感。
這些信,將我拽到高遠遼闊的太空角度,看待宇宙,觀察人類,分析教育,審視自己,于是將萬事萬物的巨大聯系看得較昨天更為清晰。
這些信,將我拉到悠長茫遠的歷史角度,衡量生物,評價文明,比較學校,規劃人生,于是將大小事物的價值估算得比昨天更切合實際。
這些信,如同激人上進的能源,現實中,困難前,缺少動力時,讀這些信,便使我既感到自身的微不足道,無需瞻前顧后、患得患失,又覺得自身是一個廣闊的世界,應該還有不止上百種、上千種超越自我、戰勝困難的辦法。
這些信,使我發現了新的研究的方向與領域,更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弱點與不足。
十幾年來,我收到1萬多封署名的、有發信地址與單位的信。地點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也有的來自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來信的人有長輩,有親人,有熟人,有同志,有同學,有朋友,有領導,有學生。其中一多半是素不相識的人寫的,他們中有工人,有農民,有戰士,有軍官,有干部,有售貨員;有在各級各類學校教書的老師和在校的學生,還有學生的家長。信的內容有囑托,有教導,有期望,有指示,有建議,更多的還是讓我給寄書,寄文章,寄物品,寄稿件;讓我回信談工作,談學習,談家庭,談生活;還有的讓我給寫序言,改書稿,評作文,批作業。有的信中問:“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孩子有病怎么治?”“孩子待業該幫些啥?”“學會了賭博怎么改?”
收到這些信時,我的心情是復雜的,相識的和不相識的都把我當成知己,當成朋友,我感到十分高興,更多的還是慚愧和不安。我沒能夠一一滿足來信者的要求,有的一封信言懇詞切寫了5000多字,我于接待數百客人時收到,才匆匆給人家寫回三四百字。有時工作有規律,比較輕松時,陌生人的無關緊要的,可回可不回的信我也寫上幾封寄去。趕到忙得忘記早晚,被人家拉過來、拽過去的時候,有的老前輩的信,居然也忘了回。我最忙的還是新年前,事越多,熟人的、學生的信越多。我便早早寫一些明信片,一寄就是幾十封。
更多的時候,我還是忙于眼前非做不可的工作:講語文課,管理班級,管理學校,接待全國各地的客人,接受各層次、各部門領導檢查、聽課、采訪、座談,還得抽空寫幾封回信。再加上外出開會,一些信明知該回,就是沒時間。一次我到武漢開會10來天,到家后桌上堆了130多封信,校內別的工作又攢了一大堆,又有許多外省客人在校等我,有的已等了8天,還有一些家長找我辦事。面對這種情況,看信都要擠沒人找我的時間,回信就更困難了。只好推到明天再看,明天再回。其實明天還有明天的事,那么多新的信要來,新的工作要做,更多的客人要找我。十幾年前,我便盼望能有工作量少一些的日子,盼的結果,是工作越來越多。
近10年來,我想了一些處理來信的辦法,但最終都需要時間,而我這個時間的乞丐缺的就是時間。明知對不起人,眼睜睜地沒有辦法。
許多事我都能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但對不起人這件事,卻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你樂觀起來。我在許多場合,為不能回信一事做過檢討,請求諒解,并提出請不相識的同志不要再給我寫信。
現在,我愿借答寧夏中衛這位青年教師的公開信的機會,再一次向我沒能及時復信的老師們、朋友們檢討,請求諒解。我整日忙于教學、黨務、校務、接待、作文、應酬,加上名目繁多的社會兼職的任務,如此處境,如此自身,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我愿借這次機會,再一次請求不相識的同志們不要再寫信來。不是我不喜歡讀這些給我以多方面教益的信,而是怕沒時間回信,對不起那些在信中給我以熱情鼓勵、真誠指教的同志和朋友們。
我將會以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回答信中的期望。
我將會更凝神守一地修煉氣功,以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的方式回答信中的期望。
我將會從更深的角度去觀察,改變自我與學生,以更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獻給在信中給我以多方面關懷的老師們、朋友們。
附:
致魏書生老師的公開信
我們敬愛的魏老師:
您辛苦了!您終于來了,讓我們用寧夏人的直爽厚道來歡迎您!謝謝您讓我們這些足不出戶的學生看到了您,謝謝您將書生的春天浩浩蕩蕩地帶給了冬天里的書生們!
您的工作證明了我們中國教育是大有希望的人類智力開發工程,也給我們中國書生帶來了金貴的驕傲。您憑著人民發給您的通行證——合格的人民教師,不需儀仗地來到了人民心中,這使我們視您為嚴師,更視您為親愛的同志,可靠的朋友!
我們有許許多多個問號和嘆號要向您盡述。我們渴望著您的偉大和可愛,因為這將意味著我們的偉大和可愛,也會意味著我們祖國母親的偉大和可愛。這并不為什么,只因為您和我們都從事了塑造我們的祖國兒女靈魂和祖國未來的事業。
讓自己成為一個硬邦邦的中國教育改革家和中國語文教學改革家,以催生更多的改革家來振興中國教育,這是時代和人民賦予您和您的同志們的神圣而艱辛的使命,而您又責無旁貸、當仁不讓地挑起了它。那么,他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學識、才能、修養呢?我們從您身上得出了這樣的答案的初步。